搜索热引发的文化冷思考
新华网北京5月7日电 随笔:搜索热引发的文化冷思考

    新华社记者潘治

    不久前,法国高调推出名为Quaero(拉丁语,意思为“我搜”)的搜索引擎计划,被广泛认为是拉开了一场与美国Google(谷歌)正面对抗的“文化保卫战”。实际上,近年来搜索引擎的持续升温,相关“文化侵略”的争论越来越激烈,如何在网络这个平台上展开对各国传统文化的保护已是一个越来越不容回避的话题。

    Google于2004年年底宣布,联合美、英各大图书馆将其馆藏图书扫描上网建成全球最大的网上图书馆,从而激起了欧洲诸多知识分子的忧虑,认为这一做法不仅是一种取代旧有模式的新的信息沟通模式,还附加了新的价值观,必须对此加以制衡。于是,在法、德等欧洲国家首脑的呼吁下,Quaero计划被隆重推出,以保护欧洲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避免在传统文化传播上变成哑巴。

    几乎同时,沙特阿拉伯也宣布,将与德国联合开发阿拉伯语网上搜索引擎SAWAFI,以刺激阿拉伯语网页的发展,对抗Google、MSN等业内巨头。有关专家认为,其背景在于,“目前阿拉伯语的网页数量只占所有网页总数的0.2%,而目前大约有65%的阿拉伯网民不懂英语,无法阅读占网页总数70%以上的英语网页内容”。

    放眼国内,百度很早就将自己定位于“更懂中文”,以此来对抗国际巨头。今年年初至今,百度陆续推出了“上起先秦、下至清末历代文化典籍的国学搜索服务”,“开放式中文百科全书服务”等,更加强化了借由文化牌来赢得市场的策略。

    其实搜索引擎的基本功能,无非是向使用者提供对网络上浩如烟海的数据资料的搜索,似乎本身并没有什么特定的文化传播功能。但是实际上,搜索引擎的出现,一方面帮助使用者轻易找到自己所需的资料,大大降低了网络的使用门槛;另一方面,网络上的信息借助搜索引擎的帮助可以更加有的放矢传递给使用者,提升了网络信息自身的价值。

    而搜索引擎的自身,也在各类付费搜索的赢利模式刺激下,呈现出井喷式的增长。MSN高层人士曾介绍说,目前美国的付费搜索市场已达到60亿美元的规模,而且还在以70%的速度递增,看遍高科技行业,没有什么比搜索更加有前途。

    因此,搜索引擎从网民人数与网页内容的增加两方面,对各国互联网的发展有着几何效应的拉动作用。而实质上,网络本身就是一个信息传播的平台,文化的战场自然形成,文化交锋的意味在此背景下愈发浓厚。

    其实,虚拟世界中,网络跨国界的传播方式和无处不在的渗透效应,早就引发过诸如英语大肆入侵,导致别国语言纯洁性受损的类似文化方面的讨论;而现实世界中麦当劳、可口可乐也被人视为美国文化在全球传播的标志。

    《淮南子·主术训》中说,“有术则制人,无术则制于人”。全球进入互联互通的网络时代,但我们还是需要保护自己的传统,发展自己的技术,确立自己的存在。(完)

发表评论:

    昵称:
    密码:
    标题:
“新竞争力”是深圳市竞争力科技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深圳市竞争力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电话:86-755-26502263  Email:info@jingzhengli.cn